“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南开大学已故教授来新夏的书斋,一个小巧的空间,却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来新夏,字弢盦,1923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他从小就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祖父来裕恂曾就学于考据大家俞樾门下,著有《中国文学史》《汉文典》《易学通论》等。在其影响下,来新夏自幼勤勉好学。
1942年,来新夏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得陈垣、余嘉锡、张星烺、启功等名师耳提面命。后师从历史大家范文澜读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来新夏应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吴廷璆之邀,到南开大学当教员。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一生治学教学,来新夏以“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乎精”自勉,也以此勉励学生。他时常引用范文澜对自己的教诲来告诫学生:正经八百地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他自己取的“邃谷”这一书斋名,便体现了对深邃学问的倾心追求。
在“邃谷”之中,他沉浸书海之中,潜心于高深学问。来新夏因在历史学、方志学、图书文献学等领域具有拓荒性贡献,他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享誉学界。80岁以后,还完成出版了《清代经世文选编》《书目答问汇补》《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等著作,创作随笔多达800余篇,结集出版30余部。
他备尝育人之乐,精心耕耘育桃李。南开校歌云:“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学生们说,这恰似来先生的传神写照。在学生们眼中,来先生讲课,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美感,仪表、语言、板书、逻辑都是如此。
他对师德十分重视,一生都在不懈努力地育人和教育学生。 come
南开大学已故教授来新夏的书斋,一个小巧的空间,却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来新夏,字弢盦,1923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他从小就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祖父来裕恂曾就学于考据大家俞樾门下,著有《中国文学史》《汉文典》《易学通论》等。在其影响下,来新夏自幼勤勉好学。
1942年,来新夏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得陈垣、余嘉锡、张星烺、启功等名师耳提面命。后师从历史大家范文澜读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来新夏应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吴廷璆之邀,到南开大学当教员。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一生治学教学,来新夏以“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乎精”自勉,也以此勉励学生。他时常引用范文澜对自己的教诲来告诫学生:正经八百地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他自己取的“邃谷”这一书斋名,便体现了对深邃学问的倾心追求。
在“邃谷”之中,他沉浸书海之中,潜心于高深学问。来新夏因在历史学、方志学、图书文献学等领域具有拓荒性贡献,他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享誉学界。80岁以后,还完成出版了《清代经世文选编》《书目答问汇补》《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等著作,创作随笔多达800余篇,结集出版30余部。
他备尝育人之乐,精心耕耘育桃李。南开校歌云:“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学生们说,这恰似来先生的传神写照。在学生们眼中,来先生讲课,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美感,仪表、语言、板书、逻辑都是如此。
他对师德十分重视,一生都在不懈努力地育人和教育学生。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