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突破值得广泛认可,尤其是在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在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日益凸显全球领导力,黄河入海口令人惊叹的‘鸟浪’奇观提醒着我们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还有我们保护它的共同责任。”
国家林草局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保护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对全球鸟类生存繁育至关重要。全球共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年来,东营市积极推进综合生态治理,鸟类数量已由建区初期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为共同保护迁徙的候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泰国、新西兰等国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开展国际候鸟护翼行动计划。国际环境组织的高级顾问詹姆斯·菲茨西蒙斯表示,“黄河三角洲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视为鸟类保护的关键区域,它不仅为繁殖种群提供栖息地,还为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迁徙的鸟类提供支持。”中国保护沿海湿地的壮举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属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合作编写的《2024年地球保护报告》提出,世界必须加快行动,在2030年之前保护地球30%的土地、沿海地区和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对实现这一目标颇有助益。东营正在积极创建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公园进展值得称赞。
中国湿地协会会长王海忠介绍,中国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80处、国际湿地城市22个,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构建起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体系。
国家林草局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保护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对全球鸟类生存繁育至关重要。全球共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年来,东营市积极推进综合生态治理,鸟类数量已由建区初期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为共同保护迁徙的候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泰国、新西兰等国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开展国际候鸟护翼行动计划。国际环境组织的高级顾问詹姆斯·菲茨西蒙斯表示,“黄河三角洲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视为鸟类保护的关键区域,它不仅为繁殖种群提供栖息地,还为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迁徙的鸟类提供支持。”中国保护沿海湿地的壮举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属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合作编写的《2024年地球保护报告》提出,世界必须加快行动,在2030年之前保护地球30%的土地、沿海地区和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对实现这一目标颇有助益。东营正在积极创建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公园进展值得称赞。
中国湿地协会会长王海忠介绍,中国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80处、国际湿地城市22个,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构建起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