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专题:百余家公募机构两千余只债基,王者是谁?
近期,A股持续活跃,“股债跷跷板”效应加剧,债券型基金(下称“债基”)发行再次步入冰点。Wind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债基发行份额为3990亿份,较之2024年同比下滑约44%。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全市场符合测评条件的债券型基金进行7年、5年和3年三个时间段的横向对比测评,并制作而成2025年“金标杆—债券型基金损益榜”。该榜单显示,共103家公募机构旗下1789只债基符合测评条件,其中大规模公募机构47家,中等规模56家。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和南方位居前五,大规模债券型基金损益榜冠军仍是兴业基金。
依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自研的超额收益净量级估值体系,对全市场符合测评条件的7年期、5年期和3年期债券型基金进行了横向对比测评,并制作而成2025年“金标杆—债券型基金损益榜”。该榜单显示,共1070只7年期债基、1868只5年期债基、2463只3年期债基符合测评条件。其中,大规模公募机构47家,中等规模56家。
从数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和中规模的债基收益率最高,7年收益率次之,3年收益率最低的状态。具体而言,大规模和中规模的3年期、5年期、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分别为“5%、18%、14%”和“3%、38%、12%”。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析,2020年5月至7月债市暴跌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Wind显示,2020年5至7月,中证综合债指数最大回撤为-2.37%,远大于2021年全年的最大回撤-0.34%。因此,在2020年7月后建仓的债基收益率普遍较2020年7月前建仓的债基收益率高,即5年期债基收益率普遍高于7年期债基。
从超额收益率数量维度上看,由于债券指数普遍呈现“牛长熊短”之势,且大多排名靠后的公募机构选择了更难达标的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公募机构的债基净量级普遍较低。大规模和中规模的净量级均值均为“2、1、2”。
整体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中规模公募机构,均呈现债基长期收益率为正的状况。在符合7年期测评条件的1070只债基中,仅有2个债基的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其余1068只基金的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为28%,稍高于24%的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均值。
近期,A股持续活跃,“股债跷跷板”效应加剧,债券型基金(下称“债基”)发行再次步入冰点。Wind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债基发行份额为3990亿份,较之2024年同比下滑约44%。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全市场符合测评条件的债券型基金进行7年、5年和3年三个时间段的横向对比测评,并制作而成2025年“金标杆—债券型基金损益榜”。该榜单显示,共103家公募机构旗下1789只债基符合测评条件,其中大规模公募机构47家,中等规模56家。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和南方位居前五,大规模债券型基金损益榜冠军仍是兴业基金。
依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自研的超额收益净量级估值体系,对全市场符合测评条件的7年期、5年期和3年期债券型基金进行了横向对比测评,并制作而成2025年“金标杆—债券型基金损益榜”。该榜单显示,共1070只7年期债基、1868只5年期债基、2463只3年期债基符合测评条件。其中,大规模公募机构47家,中等规模56家。
从数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和中规模的债基收益率最高,7年收益率次之,3年收益率最低的状态。具体而言,大规模和中规模的3年期、5年期、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分别为“5%、18%、14%”和“3%、38%、12%”。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析,2020年5月至7月债市暴跌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Wind显示,2020年5至7月,中证综合债指数最大回撤为-2.37%,远大于2021年全年的最大回撤-0.34%。因此,在2020年7月后建仓的债基收益率普遍较2020年7月前建仓的债基收益率高,即5年期债基收益率普遍高于7年期债基。
从超额收益率数量维度上看,由于债券指数普遍呈现“牛长熊短”之势,且大多排名靠后的公募机构选择了更难达标的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公募机构的债基净量级普遍较低。大规模和中规模的净量级均值均为“2、1、2”。
整体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中规模公募机构,均呈现债基长期收益率为正的状况。在符合7年期测评条件的1070只债基中,仅有2个债基的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其余1068只基金的7年期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为28%,稍高于24%的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