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 Eleven,京东再次成为“二选一”的主角。根据黑龙江网的一份消息,10月21日,京东开具罚单给美的集团官方旗舰店,罚款500万元。
对此,京东在罚单上给出了解释:商家所设置的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段平台内或者其他渠道的同款商品价格。因此,美的需要支付京东违约金人民币500万元,其钱包内500万资金被冻结。
但是随后,一张新的截图流出,显示10月21日,京东确实向美的开出了罚单,但美的于24日提出申诉。美的在申诉中称:部分区域的京东售价与抖音保持了一致。并且美的表示;“竞对链接”对京东平台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结局也是皆大欢喜,京东撤掉了美的的罚单,解除了500万的冻结。
但是“没被罚”和“撤处罚”是两码事,各方的“辟谣”反而成为了谣言。据《羊城晚报》报道,京东在今年“双11”期间对平台的一些大品牌商家提出了新的经营要求:品牌在抖音等平台直播时,不得发放优惠券、抽奖,或标注“优惠”等字样,禁止在其他平台比京东更优惠,也禁止商家在京东以外的平台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则将面临高额处罚。
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发朋友圈提到,“京东卡商家命门是真的,京东不让商家用抖音双十一大促有会员,就因为用了会比京东卖得便宜;专门搞‘巡查团’,盯抖音直播间,抓到用券就下狠罚——单个商品罚500万,三个就罚4500万,有商家真的被罚了却敢怒不敢言,这就是明摆的‘二选一’。”
武汉大学法学院袁野副教授认为,虽然“最惠待遇”条款尚未进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视野,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下,京东平台的上述条款可能构成滥用相对优势地位。
而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则表示,从《电子商务法》来看,《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京东以“发出通知”“品牌罚款”“采销处分”“下发文件”等方式,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平台低价销售,使得平台内经营者担忧“品牌难以和平台对抗”“京东渠道销售额外受到影响”等担忧下执行“二选一”要求,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可能构成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
所以,京东如何保证商家提供最低的价格呢?今年10月16日生效的《京东开放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规则》中规定,商家在京东平台所售卖的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同一时段其他渠道,否则属于违规。
京东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不同,给予违规商家全店商品下架、禁止商品上架/发布、店铺关停清退等处罚,以及赔偿损失并赔付100万元以下违约金。有消息称,京东在与商家的合同中约定,商家在京东的售价不得高于商家自有渠道和其他第三方渠道,否则应支付进货价格十倍的违约金。
因此,京东成立了专门的价格巡查团队。一旦发现商家在其他电商平台的最终商品售价(可能是叠加了平台补贴后)低于京东平台售价,该商家就将面临京东平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罚款。
“京东”为什么这么急呢?实际上,恰如此时此刻。京东感到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在今年双十一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10月29日,天猫公布的最新双十一数据。天猫双十一开卖两周,9个进口品牌成交破亿,927个进口品牌成交同比翻倍,44个进口单品成交破千万,31家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的海外新品牌成交突破百万。
小红书上很多商家表达了对京东的不满。然而抗议并没有得到京东官方的回复,不过一些自称曾任职京东采销的员工站来,要“为老东家说几句话”。10月26号,一名自述京东采销前员工称,比价确保了京东平台上的价格对消费者“合理、公道”。
对此,京东在罚单上给出了解释:商家所设置的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段平台内或者其他渠道的同款商品价格。因此,美的需要支付京东违约金人民币500万元,其钱包内500万资金被冻结。
但是随后,一张新的截图流出,显示10月21日,京东确实向美的开出了罚单,但美的于24日提出申诉。美的在申诉中称:部分区域的京东售价与抖音保持了一致。并且美的表示;“竞对链接”对京东平台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结局也是皆大欢喜,京东撤掉了美的的罚单,解除了500万的冻结。
但是“没被罚”和“撤处罚”是两码事,各方的“辟谣”反而成为了谣言。据《羊城晚报》报道,京东在今年“双11”期间对平台的一些大品牌商家提出了新的经营要求:品牌在抖音等平台直播时,不得发放优惠券、抽奖,或标注“优惠”等字样,禁止在其他平台比京东更优惠,也禁止商家在京东以外的平台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则将面临高额处罚。
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发朋友圈提到,“京东卡商家命门是真的,京东不让商家用抖音双十一大促有会员,就因为用了会比京东卖得便宜;专门搞‘巡查团’,盯抖音直播间,抓到用券就下狠罚——单个商品罚500万,三个就罚4500万,有商家真的被罚了却敢怒不敢言,这就是明摆的‘二选一’。”
武汉大学法学院袁野副教授认为,虽然“最惠待遇”条款尚未进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视野,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下,京东平台的上述条款可能构成滥用相对优势地位。
而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则表示,从《电子商务法》来看,《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京东以“发出通知”“品牌罚款”“采销处分”“下发文件”等方式,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平台低价销售,使得平台内经营者担忧“品牌难以和平台对抗”“京东渠道销售额外受到影响”等担忧下执行“二选一”要求,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可能构成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
所以,京东如何保证商家提供最低的价格呢?今年10月16日生效的《京东开放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规则》中规定,商家在京东平台所售卖的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同一时段其他渠道,否则属于违规。
京东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不同,给予违规商家全店商品下架、禁止商品上架/发布、店铺关停清退等处罚,以及赔偿损失并赔付100万元以下违约金。有消息称,京东在与商家的合同中约定,商家在京东的售价不得高于商家自有渠道和其他第三方渠道,否则应支付进货价格十倍的违约金。
因此,京东成立了专门的价格巡查团队。一旦发现商家在其他电商平台的最终商品售价(可能是叠加了平台补贴后)低于京东平台售价,该商家就将面临京东平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罚款。
“京东”为什么这么急呢?实际上,恰如此时此刻。京东感到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在今年双十一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10月29日,天猫公布的最新双十一数据。天猫双十一开卖两周,9个进口品牌成交破亿,927个进口品牌成交同比翻倍,44个进口单品成交破千万,31家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的海外新品牌成交突破百万。
小红书上很多商家表达了对京东的不满。然而抗议并没有得到京东官方的回复,不过一些自称曾任职京东采销的员工站来,要“为老东家说几句话”。10月26号,一名自述京东采销前员工称,比价确保了京东平台上的价格对消费者“合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