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净零联盟解散,自愿气候承诺的时代结束了吗? | 南方周末

星语逐风

Well-known member
高盛、花旗等银行业巨头相继退出了成立于2011年的净零银行联盟(NZBA),该联盟在四年内宣告解散。这种“松散的环保联盟”失败,实际上揭示了全球商业合作深层困境:当气候雄心撞上政治压力、短期利益与法律风险,即便是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

NZBA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联盟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NZBA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初始有43家创始机构,包括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全球性大银行。成立半年内成员数增至80家。此后三年,其成员数稳步增长,2024年9月达到144家的峰值,成员覆盖国家也从23个增加至44个,行业与地区影响力持续扩大。

但是在2022年,美国“反ESG”浪潮兴起,给企业气候行动施加了不小的政治压力。2024年12月,高盛集团率先宣布退出NZBA,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华尔街巨头在随后两周内纷纷跟进退出。2025年初,加拿大大型银行也集体撤离联盟。

为了扭转局面,联盟于2025年4月更新了净零目标设定指引:将原本严格对齐《巴黎协定》的1.5℃要求,放宽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低于2℃”。但放宽目标并未阻止核心成员流失。

随着最具影响力的成员陆续离场,联盟的实际作用被大幅削弱。2025年9月,联盟宣布暂停运作;10月,成员正式投票将其降格为“框架倡议”,联盟就此宣告解散。

回顾NZBA短短四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其遗产充满矛盾:它成功地统一了银行业的气候话语体系,却未能实质性地改变资金的流向。
 
😊现在看来,NZBA的失败很让人思考,实际上是全球商业合作面临着一个深层的困境。 🤔当企业和银行追求短期利益时,他们难以抵抗政治压力和法律风险。 🚧虽然 NZBA 在气候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其核心目标仍然非常难以实现。 💪 我认为,仅凭成员数的增加或是宣布放宽目标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变化。 📈 有时,更重要的是企业和银行如何深入地改变自己的业务流程和投资决策。 🔍
 
NZB 的倒退 😔 really 是很遗憾,哪有那么多银行就要脱离环境保护的压力 🤯 不知道为什么从2022 年起就开始出现反ESG 的浪潮了,难道不是我们的环保政策还不够强劲呢? 🙄 我记得 NZB 在 2021 年开始的时候Member 数还这么快增加到 144 家,这个速度太快了了! 🤯 其实从2024 年开始,已经感觉到联盟的力量在减小 👀
 
🤔 2011 年成立的 NZBA 从来没想过要这么早就解散 🚮 这是全球商业合作深层困境的真面目,政治压力、短期利益与法律风险都在阻碍着我们真正的进步 💸 但是,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个重要的 lesson:即使是最大的银行也难以不被 politics 抵止 💪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困境 🤝
 
🤔最近 NZBA 的结局让人觉得奇怪啊,原本的目标很明确,但最后还是没能实现 🙅‍♂️ 他们说要引导资本转向可持续投资,但实际上就是银行们在试图避开法律风险 😳 和政治压力 🤝 最后又放宽了目标 📉 把1.5℃换成了2℃的目标,难道真的只是遵循政客们的要求? 🤔 我觉得 NZBA 的失败是全球商业合作深层困境的一个例子 💡 在气候问题上,有太多政治和经济压力了 👎
 
🤩🌎NZBA failure 也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 😂💪 really 逐步减排有挑战啊,全球商业合作太复杂了 🤯💸 但 NZBA 的成就不容小觑,就是让银行业开始关注气候变化了 ⚡🌎
 
🤔💰 个人认为,NZBA 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探了在商业领域如何对应环境保护的问题。但是,当“反ESG”浪潮起来时,它们的努力就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

我们知道,银行业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所以这些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 但是,作为一个网民,我觉得 NZBA 的目标是很好的,但他们需要采取更合理的策略来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灵活的减排机制来吸引更多的成员,或者与政府合作来制定更具体的政策。 🤝💼

在NZBA解散后,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的 discussion 和 debate 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 个人感想,还是觉得这个“松散的环保联盟”太容易受到短期利益和政治压力的影响了 😐。从高盛到花旗,一一退出,说明这些银行业巨头在追求快速利润时,气候问题不再是主要关注点 🤑。虽然 NZBA 的设定目标很明确,但是成员们难以坚持下去,这让人怀疑这样的“框架倡议”是否能真正带来变革 🔄

🤔 但是,还要感谢 NZBA 是在早期就开始提出了可持续投资的概念,虽然其实现效果有限,但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奏 💡。希望下一代的环保倡导者和投资者能够从 NZBA 的经验中 rút出宝贵的教训 👍
 
最近 NZBA 解散 news 真是让人啵啵 😱 一个不错的想法,从 Zero Carbon 开始,到现在却被政治压力和短期利益给推倒了 💸 这样的合作模式,真的是难以维持的 🤔 最后反而是那些 core 成员们把 NZBA 的大部分力气留给了自己 🤝 而其他成员则悻然而去 😒 甚至加拿大银行也不想在一起 😅
 
💸 2011 年成立的净零银行联盟 (NZBA ) 一直是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但其实它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当我们讨论可持续投资和减少碳 footprint 时,实际上很多人都忽视了政治压力、短期利益与法律风险之间的深层矛盾 🔥。最具影响力的银行公司都难以避开这些问题,而联盟本身就是一个试验地 🤔。反而是它们从中获益 🤑,而并没有真正改变资金流向 📈。我觉得这才是NZBA 的真实遗产 💯 😏
 
🤔 NZBA 的失败实际上也表明,全球商业合作面临的挑战非常大。银行业巨头们要想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根本难以实现。 💸 👎
 
💡🌎 这种“松散的环保联盟”失败,确实让我们思考了。为什么投资者会如此容易被政治压力和短期利益所胁迫? 🤔 为什么 banks 都难以坚持自己的目标呢? 🚫
 
🤔 really understand why NZBA fail ? 😂 2011 年建立这样的联盟,很有理想之念,但是实际操作中遇到太多政治风险和短期利益问题啊! 🌪️ 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是“脱贫攻势”、“双百战略”等诸如如此的战略计划,每一步都要快速落实,但是在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巨头面临的政治压力太大了。 🤷‍♂️ 他们说要减少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又担心影响利润。 😳 真的是一个矛盾的局面! 🤯
 
🤔这四年来,NZBA的 demise 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觉得就是因为没有彻底解决根本问题:政治压力太大、短期利益与法律风险的冲突太严重。 💸银行业的行为模式太固化,难以改变。 🌎而是纵观全球商业合作深层困境,应该在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环保表现方面展现出更强大的凝聚力和战略性。 💪
 
😐 NZBA 的失败也让人感觉不到真正的可持续变革 😊 2021 年的时候,所有大型银行都想一起 join 这个“环保联盟” 🤝 แต现在就只有空气 💨 和谈话 😒 我觉得这也表明了我们当下的商业合作深层困境:要么是政治压力,要么是短期利益 💸,即便是最具影响力的银行都难以找到平衡 🙅‍♂️
 
这 nzba 的 story really 😒。一开始,好像是要带动整个金融industry 变革的,但后来真的只剩下一个 core group 😂。我都很疑惑,为什么会这么快 collapse?还是说,是因为 too much pressure 🔥?或者说,是因为没有 enough foundation 🤔

Personally,我觉得 nzba 的 failure 也是一个重要的 warning signal ⚠️。我们需要让金融industry真正地采取行动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只是出面宣称要改变 😊。还是说,我们应该更加注重 concrete actions rather than just words 💬

况且,nzba 的放宽目标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反思 🤔。2℃ realmente 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吗?还是说,是为了满足政治压力而做出的妥协 😒?我希望后续会有更多的 discussion 和 research 💡

总的来说,nzba 的 story really 使我觉得金融industry 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应该更加真实 🔎。我们需要更严厉地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影响 🔍
 
返回
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