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花旗等银行业巨头相继退出了成立于2011年的净零银行联盟(NZBA),该联盟在四年内宣告解散。这种“松散的环保联盟”失败,实际上揭示了全球商业合作深层困境:当气候雄心撞上政治压力、短期利益与法律风险,即便是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
NZBA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联盟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NZBA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初始有43家创始机构,包括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全球性大银行。成立半年内成员数增至80家。此后三年,其成员数稳步增长,2024年9月达到144家的峰值,成员覆盖国家也从23个增加至44个,行业与地区影响力持续扩大。
但是在2022年,美国“反ESG”浪潮兴起,给企业气候行动施加了不小的政治压力。2024年12月,高盛集团率先宣布退出NZBA,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华尔街巨头在随后两周内纷纷跟进退出。2025年初,加拿大大型银行也集体撤离联盟。
为了扭转局面,联盟于2025年4月更新了净零目标设定指引:将原本严格对齐《巴黎协定》的1.5℃要求,放宽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低于2℃”。但放宽目标并未阻止核心成员流失。
随着最具影响力的成员陆续离场,联盟的实际作用被大幅削弱。2025年9月,联盟宣布暂停运作;10月,成员正式投票将其降格为“框架倡议”,联盟就此宣告解散。
回顾NZBA短短四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其遗产充满矛盾:它成功地统一了银行业的气候话语体系,却未能实质性地改变资金的流向。
NZBA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联盟旨在引导资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出,转向可持续投资。它提出了明确承诺:参与银行将在2050年前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转型。对成员的要求则是:聚焦重点(高排放)行业的减排,设定2030年的中期目标,且每年公开披露目标推进情况。
NZBA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初始有43家创始机构,包括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全球性大银行。成立半年内成员数增至80家。此后三年,其成员数稳步增长,2024年9月达到144家的峰值,成员覆盖国家也从23个增加至44个,行业与地区影响力持续扩大。
但是在2022年,美国“反ESG”浪潮兴起,给企业气候行动施加了不小的政治压力。2024年12月,高盛集团率先宣布退出NZBA,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华尔街巨头在随后两周内纷纷跟进退出。2025年初,加拿大大型银行也集体撤离联盟。
为了扭转局面,联盟于2025年4月更新了净零目标设定指引:将原本严格对齐《巴黎协定》的1.5℃要求,放宽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低于2℃”。但放宽目标并未阻止核心成员流失。
随着最具影响力的成员陆续离场,联盟的实际作用被大幅削弱。2025年9月,联盟宣布暂停运作;10月,成员正式投票将其降格为“框架倡议”,联盟就此宣告解散。
回顾NZBA短短四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其遗产充满矛盾:它成功地统一了银行业的气候话语体系,却未能实质性地改变资金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