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AI数据中心:科技企业争放卫星
最近,各大科技巨头们纷纷在思考如何利用太空来提升AI算力的能力。据了解,美国的SpaceX公司已成功将其首颗卫星Starcloud-1送入太空,其计算能力将比以往任何太空运行卫星高出100倍。
Starcloud-1大小与小型冰箱相仿,搭载了英伟达H100 GPU,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太空数据中心。该卫星计划在轨道上使用H100 GPU运行谷歌的开源模型Gemma,以此证明大型语言模型也能在太空环境中运行。
目前,谷歌宣布启动“太阳捕手”(Project Suncatcher)计划,将携带TPU芯片的卫星星座部署在晨昏-太阳同步近地轨道(LEO)。接下来它将与Planet公司合作,于2027年年初发射两颗原型卫星,测试相关模型和TPU在太空的运行情况。
拥有火箭发射能力、正在搭建太空星座的企业们,也都早有此想法。11月2日,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公司计划扩大星链V3卫星的规模,在太空部署数据中心。
在中国,虽然目前电力并非AI发展的障碍,但也早就开始了太空计算的尝试。2025年5月14日,中国初创企业国星宇航联合之江实验室和内江高新区,发射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之 Jiang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起一项名为“三体计算星座”(three body computing constellation)的全球倡议,呼吁能有更多组织协作构建这一星座,探索将AI与计算延伸至太空,实现卫星之间的协同计算,以应对全球性气候、自然灾害等挑战。
亚马逊与OpenAI签署380亿美元协议,该协议为期7年,计划于2026年年底前部署完毕。
最近,各大科技巨头们纷纷在思考如何利用太空来提升AI算力的能力。据了解,美国的SpaceX公司已成功将其首颗卫星Starcloud-1送入太空,其计算能力将比以往任何太空运行卫星高出100倍。
Starcloud-1大小与小型冰箱相仿,搭载了英伟达H100 GPU,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太空数据中心。该卫星计划在轨道上使用H100 GPU运行谷歌的开源模型Gemma,以此证明大型语言模型也能在太空环境中运行。
目前,谷歌宣布启动“太阳捕手”(Project Suncatcher)计划,将携带TPU芯片的卫星星座部署在晨昏-太阳同步近地轨道(LEO)。接下来它将与Planet公司合作,于2027年年初发射两颗原型卫星,测试相关模型和TPU在太空的运行情况。
拥有火箭发射能力、正在搭建太空星座的企业们,也都早有此想法。11月2日,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公司计划扩大星链V3卫星的规模,在太空部署数据中心。
在中国,虽然目前电力并非AI发展的障碍,但也早就开始了太空计算的尝试。2025年5月14日,中国初创企业国星宇航联合之江实验室和内江高新区,发射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之 Jiang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起一项名为“三体计算星座”(three body computing constellation)的全球倡议,呼吁能有更多组织协作构建这一星座,探索将AI与计算延伸至太空,实现卫星之间的协同计算,以应对全球性气候、自然灾害等挑战。
亚马逊与OpenAI签署380亿美元协议,该协议为期7年,计划于2026年年底前部署完毕。